论卖奶子-《寻乌调查》读后感

卖奶子,就是卖儿子。江西寻乌当地人称儿子为奶子。什么样的人会卖儿子呢?穷的被逼的走投无路的农民、穷人会卖自己的亲儿子,用卖儿子换来的钱去干什么呢?用卖儿子的钱去偿还地主的地租、高利贷。在卖奶子的现场交易中见者有份,写买卖文书的人,来见证的亲人邻居,都要从中分一杯羹。卖了儿子的父亲拿出一些刚到手的钱分析给现场这几个人,见者有份。而债主、东家地主、放高利贷的债主,会立刻赶来,因为他们知道这是要账的最佳时机,刚刚卖了奶子的农民手里有钱,此时不赶紧要账,晚了这些钱被农民拿去给别的债主还债,又不知猴年马月能还钱给自己了。因为农民太穷了,他卖儿子的钱也不够他还清全部的债务。

卖儿子,做父母的是不是太无情、太冷血、太残酷呢?无情、冷血、残酷的不是卖儿子的父母,而是人压迫人、人剥削人、少数人剥削大部分人大部分农民的制度!毛泽东在文中也坦言从前在书上读到古时候有卖儿鬻女4个字,总不能完全信以为真,直到做了寻乌调查才更深切的体会到农民因穷困而不得不卖而卖女的悲惨真实的处境。因为文中调查显示卖奶子并不是及个别现象,而是在农民中有相当比例的普遍性。这才是更加残酷的事实。而高利贷是地主剥削农民的一大手段,社会一大毒瘤。

寻乌调查中关于卖奶子这个题目、话题的讨论都是毛泽东根据现场证人、被调查人所亲见亲闻记录下来的,有些方言、语气词等都如实记录进去,所以很有画面感,并且,毛泽东的记录相对更理性客观,客观陈述事实,而并没有太多的义愤填膺主观情绪,也是其作为调查报告可贵的地方。

穷人、卖奶子的父亲,总是很难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贫穷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逼着自己卖掉儿子的又是什么东西、是谁?却认为都怪自己命不好,怪自己不能伸出4只手以更勤快的劳动,并告诫自己还债给地主是天经地义。而地主、剥削者天天告诉自己和大众:自己是富人,是因为自己比大多数人更聪明更努力,自己祖辈代代都努力奋斗积累下来的财富,才使其成为富人,天经地义。他们对此深信不疑,农民也对此深信不疑,这种深信不疑使得剥削制度得以长久的维持下去。

直到有一天,有一个第三方第三人在他耳边将他唤醒,告知你穷所以穷富所以富的真相,他才逐渐地而不是一下子地清醒起来。这个人,人们会称他为先锋、先知、先觉者。

《寻乌调查》一文出自《毛泽东文集》第一卷。

后语:想起恩格斯的一部作品《英国工人阶级现状》,是恩格斯在1840s年代写的,当时的恩格斯只有二十出头,这本书很厚,向调查报告一样描述了恩格斯实地调查的英国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住在窝棚里,因工作劳累工人喜欢酗酒释放精神压力、释放身体。四岁的儿童就开始工作,常见工作是跑到各家庭的烟囱里,去给户主打扫烟囱,因为儿童的身体个头小,这样就有不少儿童因为在清扫烟囱的过程中,被呛死的,很悲惨。4岁,是现在儿童无忧无虑被家长老师宠爱的年纪,而当时的英国工人的子女,4岁就开始工作,死去的儿童尸体被随意的处理掉,想想真是悲惨。其他童工要么在工厂做童工,或做些其它杂役,没有读书受教育的机会。和寻乌调查报告一样,这些都不是编小说,都是穷人、穷人的子女的真实生存状况。恩格斯的调查报告不是受什么机构委托做的调查,不是大学论文,是恩格斯自发地自己做的调查,这一出发点应该就是恩格斯对受苦受难的人的同情心。从而,恩格斯对人剥削人的社会制度,产生怀疑、憎恶。为之后他结识马克思,并致力于无产阶级革命奠定了一些基础。

《变脸》,这是中国90年代一部电影,联系到寻乌调查里的卖奶子现象,因为影片中的小女孩就是被卖了多次,并且最后被人贩子打扮成儿子卖给变脸王。旧社会,被剥削者,特别是赤贫的农民,实在太悲惨。

2022年7月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