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的年龄

2020年

中国的象棋起源于哪里?象棋里有楚河、汉界,来源于楚汉之争,西楚霸王和刘邦。中国的象棋起源于河南荥阳,荥阳有一条路名字就叫棋源路。荥阳,这个地名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名,沿用至今。荥阳,在司马迁的史记中,尤其是在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中多次出现,原因就是楚汉战争中刘邦、项羽在荥阳拉锯对峙长达三年多时间,是楚汉战争的主战场。荥阳再往西,那就是著名的城市洛阳,洛阳在秦朝以前就是东周的首都。因为刘邦军团骨干来自沛县,洛阳距离他们沛县老家更近(相比长安),最后刘邦听了娄敬的建议定都在长安。

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皇帝,刘邦是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中讲述最多的著名皇帝之一。这里,我们以他的生理年龄,从创业的角度看下刘邦。

刘邦起兵的时候多大年龄,四十八岁。刘邦只比秦始皇小三岁,刘邦比同时期的项羽大了整整24岁,大了一辈人的年龄。当秦始皇嬴政13岁登基22岁亲政,直到五十岁几十年间横扫六国,统一天下的时间里,比嬴政小三岁的刘邦在干什么,不知道!没有记载。虽然没有记载,我们也能想象到,刘邦无非就是在地里玩泥巴,大了就干农活,成人了就和小年轻厮打混闹,吃酒斗狗,游手好闲。等到秦始皇走完了自己辉煌的一生,自己的儿子都当皇帝当了两年,这时候已经四十八岁的刘邦还只是个泗水亭长,放在今天也就是个村长。四十八岁,在两千二百多年前的中国,应该算是到了快退休的年龄了,走到了人生的末期了,因为那时候人的平均寿命也不高。养尊处优的秦始皇也才活了五十岁。

刘邦在带着刑徒往长城方向赶路的途中,估计他本人也在想:这是我老刘最后一次公干出差了,回来后我就打报告退休得了。无论怎样,我相信,此时的刘邦,心里肯定是有干柴的,缺的是火苗子。那就是刘邦对他当下自己的命运肯定是不认命的,虽然已经四十八岁,刘邦还是认为自己的才能不止于此,应该有更大的舞台。刘邦年轻的时候也有激情有梦想,也有偶像也追星。刘邦年轻时候的偶像是信陵君魏无忌,为了追星他和朋友张耳专门跑到人家信陵君家里一睹风采。这件事说明什么,说明刘邦是有理想的,有追求的,不因为自己没有盘缠就不敢千里迢迢去追星,不因为他是自己崇拜的偶像就怕他,不敢和偶像见面,只是躺在自己卧室里对着偶像的照片看。

刘邦的家教。不知道刘邦上过几天学,反正他不喜欢读书,刘邦的父亲也长寿,刘邦当了皇帝后,刘太公还做了几年太上皇。刘邦父母对刘邦的家教应该有可圈可点之处,他们至少培养了刘邦一点优点:那就是自信。如果有第二点,那就是遗传给了刘邦好脑子,刘邦很聪明,遗传这个事很奇特,不信不行。刘邦是相当的自信,非一般的自信。自信的孩子往往在幼年成长中得到父母双方的爱或者至少一方的关爱比较多,一个孩子如果整日得到的不是爱,而是冷暴力,热暴力,那么这个孩子极小有可能自信,取而代之的,他会自卑,自暴自弃,自甘平庸,甚至仇视他人,仇视社会,走入歧途。爱,就是关注,你关注孩子,孩子才知道自己是被爱的那个人,被重视的那个人。自信,来自于比较,在人群中,个子高的人容易自信;在考试中,成绩好的人容易自信;在足球场,球技好的人容易自信;在商场,口袋里钱多的人容易自信。刘邦几十年的社会阅历,让他自认为他老刘不是一个比别人差的人,也只是因为屁股决定脑袋,我老刘没有生在那帝王将相之家,当不了官,掌不了权,才不能大展宏图,有所作为。

这,就是四十八岁的刘邦心里的干柴。

正是刘邦的年龄,在某种程度上促成了刘邦革命的彻底性。为什么这么说?当萧何曹参刘邦等人杀了沛县县令造反后,要推举一个人当头领,大家首推萧何,因为萧何是官吏,又有文化,也有威望,但是无论是萧何还是曹参都不愿当头领,人家刘邦毫不推辞当了头领。为什么?萧何熟知秦朝的法律,也知道枪打出头鸟,首恶必办胁从不问。假如起义失败,首领肯定要被杀头,我萧何作为从犯可能从轻发落;假如起义成功,我作为部将也能封官加爵,我老萧也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人,有家庭的人,我要为家庭负责,全面考虑。

刘邦可不这么想。我老刘是无产阶级一个,除了欠村口小卖部三百贯酒钱的欠账,我还有啥?我一无所有。我今年都四十八快五十的人了,白胡子都有了,半截身子都入土了,要是抓不住起义造反这个风口,我这辈子也不会再有出头的机会了。既然一无所有,失无所失,老刘我不如狠下心干他一票,横竖是个死。假如干成了,我就成功了。你们这些文化人害怕不敢当头,我一个流氓我怕啥,我来干!自此,刘邦走上了革命之路。

如果抛开后期刘邦杀功臣韩信彭越等不说,前期刘邦是讲信用的。那时候,农名起义的目标是什么?那时候他们没有什么远大理想也没有什么主义,农民的目标就是活命、吃饱穿暖、住大HOUSE, 皇帝一个大地主领着一帮跟班小弟小地主们。这也就是他们的目标。在革命胜利后的总结大会上,刘邦追问诸将领为什么我刘邦能成功项羽却失败了。就有将领说刘总你打了胜仗就把金银财宝分给我们有功的人,项羽任人唯亲,得了财宝总是分给他亲信的人和留给自己,所以我们都佩服你愿意跟着你干事业。而项羽则众叛亲离所以会失败。这说明作为企业家的刘邦不但善于赚钱,还善于分钱,分得合理。分得大家心服口服,分钱分的团队凝聚力空前提高。刘邦又说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张良萧何韩信三人,运筹帷幄、搞后勤、统兵打仗,论单项能力我比不过他们。但是我能运用他们的优点,知人善用,把个人优势统一成为强大的整体优势。项羽有个高级参谋范增,但是项羽不相信他不听他的建议,所以项羽失败。这说明刘邦善于分权,并且识人有术。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刘邦在四十八岁起义之前,究竟做了哪些准备?刘邦虽然不喜欢读书,却读了整整四十多年的无字书,他喜欢读社会这部大书,喜欢和人打交道,喜欢好勇斗狠。刘邦不是一个无情无义的人,否则不会有那么多追随者,年轻的时候,因为打架打坏了人,同村的夏侯婴甘愿自己背黑锅,替刘邦做了一年的大牢,那个时候刘邦无权无势,哪来的这种人格魅力,今天让你去干这种事,你会干吗?答案是不会。这位夏侯婴,在后来的战争年代一直是刘邦的司机,司机,那可是领导最信任的人,领导把方向盘交到你手里,就是把命交到你手里,把全部的个人隐私交给你了,夏侯司机和刘老板就这样互相信任了一辈子。说到这,夏侯司机是个老实人,刘邦逃命的时候,夏侯婴开车,车上坐的还有刘邦的一儿一女,刘邦嫌弃车跑的太慢,后面可是有追兵啊,就把自己的亲生儿女一脚一个踹下去,以减轻车的重量快点逃命,人家夏侯婴看不下去,愣是把车停住,把两个孩子抱起来抱到车上,刘邦还骂夏侯婴说他多管闲事不好好开车,刘邦又踹了两次,夏侯婴停车抱回来两次,如是者三,刘邦才算无语了,也不踹了。这一儿一女,就是后来的汉惠帝刘盈和鲁元公主。你要说夏侯婴是政治投机吧,那时候刘邦的小命都难保,谁知道小刘盈后来能当皇帝,尤其是当时大家都在逃命,只能说是夏侯司机宅心仁厚吧,平时和小孩一起玩,有感情,你把他俩小孩丢路上,小孩肯定是死路一条。相比之下,你就能看到刘邦这个人,真是为了自己,什么事都敢干,什么都舍得下,俗话说虎毒不食子,刘邦就敢把亲生儿子和女儿往地上踹。刘邦,这个人是豁得出去的。

刘邦算是一个讲信用的人,否则,不会有那么多将领追随他。刘邦散的是小财,心中装的是天下。刘邦生于农村,长于农村,混迹于农村和社会,他深知这帮兄弟们需要的是什么,为了什么。刘邦的登顶也正是依靠了这帮农民兄弟,农民军队。依靠农民,为了农民,这才是刘邦成功的根本原因。虽然他为的只是自己小集团内部的这些人。到此,我们可以思考一个问题,假如一个国家有四亿人口,你觉得要通过战争手段统治这个国家你需要多少人?你觉得是一个亿呢还是五千万呢还是三千万呢?我觉得二百万左右就够了。为什么这么说?我们看历史,往往被那些皇帝和写史书的人弄的迷三倒四,率土之滨,莫非王土,率土之众,莫非王臣。好像皇帝都很牛逼。其实并不是,他也没有那么大的能耐,都是被历史书给骗了。你只需要用这几十万或者一百万军队把反对你的人打倒就行了,然后用官僚系统来控制四亿人口。你以为有四亿人口你就需要把四亿人口全部征服或者说服吗?错!这里面,除了你依靠的军队和敌方的军队,其他绝大部分人都是吃瓜群众都是看客,他们不会为你而战,也不会为反对你而战,对绝大部分人来说,换个皇帝,也就是换个年号那回事,不打紧,自己该干啥干啥。所以,你就想想当年明朝末年的时候,区区多少满清人打进山海关,就能统治偌大一个中国?全民皆兵,很难做到或者说没有可能做到,因为在思想上,绝大多数人只想当看客,不愿做牺牲,思想上,全民就做不到同仇敌忾。

别拿村长不当干部。

曾记否,上学的时候辅导员就说企业单位用人单位喜欢用学生干部,认为学生干部能力相对出众些,主要是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四十八岁的刘邦才当了一个小小的泗水亭长。但是,你也别不把亭长当干部,就像一个小孩当了班长,他能当班长至少说明他群众基础好大家愿意选他;再不就是他成绩好;再不就是班主任喜欢他。所以泗水亭长刘邦有当地的群众基础,善于组织和交际,这就是他起义之前的微薄的政治资本。

四十八岁起兵,六十一岁去世,十三年中,在人生的这段长跑中,刘邦在最后的阶段抓住了机会,来了个冲刺跑,实现人生逆袭。其实,虽然最后当了皇帝,那其实只是为子孙开了个好头。刘邦这十三年中,过得则是颠沛流离,天天打仗,不是打别人,就是被别追着自己打,当上皇帝的三年里,也是天天忙着平叛打仗,真正的舒坦日子,享清福的日子,也没有几天。创业的日子,有苦有乐,自己喜欢就好。

所以,想要做成一件事,最重要的不是你年龄大小,是不是老了。最重要的是你有没有去做,有没有行动起来。正如有人说的:做这件事,什么时间是最佳时间?现在是最佳时间!

如果你依然没有行动,就说明你真的不喜欢这件事,你只是在逗自己玩罢了。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刘邦的身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一副好身板,是一切的前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